對于眾多的海外留學生來說,Reference,是極其煩人又久久無法擺脫的一樣東西。Reference,簡單來說就是標出處,在海外大學的各類分數評判標準中,無一例外都占比相當的高。一般來說,導師們評判dissertation時,B等級以上的dissertation至少需要reference有十五到二十條。數量多還不行,格式,字體……相當微小的細節都會成為扣分點。
不僅essay,coursework用的到reference,就連presentation的PPT也需要reference。語言課“speaking”模塊突然得了低分,coursework的skills板塊不及格,有時是不是非常困惑?很有可能,就是reference出了問題!
在留學界,有一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系統,叫Harvard Referencing System,“哈佛標出處系統”。此系統是全球相當多高校做reference的唯一標準,但整版的“哈佛標出處系統”非常之長,足有上萬字之多,這也就是許多學生不愿逐字閱讀,導致對reference一竅不通的根本原因。
今天,小編就為大家梳理一下,怎樣又快又好地做好reference。
首先,reference分為兩個大類,in-text reference和reference list。
in-text reference指穿插在文章內的引用,一般一篇兩千字左右的優秀dissertation需要20處左右。in-text reference的構成相對簡單,只需要在句子之后和句號之前加上一個括號,里面標明作者和出處。比方說:我愛你(張三,2020)。
想要做好in-text reference也很簡單,需要在前期收集和整理資料室備注好各項數據和言論的來源,在真正上手寫作后進行標注。值得一提的是,在專業的學術dissertation中,即使是用自己的語言稍稍進行了修改的句子一樣需要標注in-text reference,這一點在歐美尤其被重視,如果被發現,有被判定為抄襲的風險。
當然,還有一種流氓做法,就是收集五到六件可以作為dissertation參考或與dissertation相關的文章或書籍,然后不管三七二十一,往文章里插入二十處。這個做法雖然快,但是也很容易被導師發現,導致一篇傾注無數心血的dissertation毀于一旦。
要當心,PPT或dissertation中的圖片也要標注in-text reference喲!
Reference list相對復雜了許多,有更多的格式要求。一篇優秀的dissertation,不論多少字,在老外眼里,reference list都是越長越好。同時,reference list因為有附上網頁鏈接或書名的要求,更方便核查,“打擦邊球”就更難了。
當然,reference list里肯定要出現用在文章中的in-text reference的人名和時間,這體現了對應的原則。還需注意的是,reference list一定不需要用數字表明1234,而是按首字母順序排序。#p#分頁標題#e#
如果把reference list公式化,我們可以把這個過程大概這樣表示:——作者(年份)標題 Available at:網址(Accessed:摘錄下來的日期)
其中,標題要斜體,網址必須去掉藍色和下劃線,盡量把括號中的摘錄下來的日期岔開,如果網址導致換行,頁面不美觀的話,可以在網址內插入空格。
當然,很多人在準備presentation時容易忽略,記得在PPT最后,Q&A之前加上reference list喲!
最后,不得不強調的是,做好Reference固然重要,最根本的還是保證dissertation本身的質量。當然,reference和essay或coursework的寫作也是相輔相成的,在尋找reference的過程中,也能對話題本身產生一個更好的理解,更細致和相關的reference也能為dissertation的評判得分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