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人力資源管理論文,本研究也提供了關于內部創業如何通過創造性自我效能促進員工個體創造力的見解。企業管理者應采取措施提高組織成員的創造性自我效能。創造性自我效能感是動態的,它能積極促進個體參與創造性活動,并對其失敗或成功的活動經歷采取激勵措施。
1 緒論
1.1 研究背景
世界已逐步進入以高新技術和創新型人才為依托、以科學技術發展為推動社會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知識經濟時代。數字經濟促進和激發了創新思想,為企業提供了新的商業機會和商業模式。二十大報告中再次強調“雙創”政策的重要性,并為促進我國創新創業和經濟發展的做出重要論述。據全球創業觀察(GEM)近年報告顯示,中國的創業活動指數已高于美、英、德、日等發達國家。內部創業的培訓和實踐在許多組織的戰略中占據了首要地位,創造創新被視為組織建立和維持競爭優勢的重要手段以及啟動企業更新的方法。在經濟日益全球化的時代,內部創業代表著企業生存并增強競爭優勢的“圣杯”,是創新和經濟增長故事中的主要角色,是建設可持續化商業生態系統的基礎,被企業視為應對日益激烈的全球競爭的挑戰和機遇的靈丹妙藥[1, 2]。
在管理實踐中,員工內部創業活動是內部創業的微觀基礎[3],與企業業務績效與競爭力增長、創新、組織效率和價值創造的提高息息相關。內部創業指個體依托現有組織主動實施的創新開發和商業化活動,旨在開創新事業和戰略更新[4]。內部創業是一種獨特的角色外行為,促使員工離開履行工作角色的習慣方式,尋求新的機會(例如,改進產品和服務的新實踐),為組織創造更多價值。此外,內部創業能為員工提供一種新穎和風險更低的冒險途徑[5, 6],在組織提供的保護環境下,創新理念和員工發展的作用更容易得到倡導,并鼓勵和激發員工的才能和想法,提升其開啟新項目的主動性和開創新技能,以及為組織實現盈利[5, 7]。因此,員工如何參與內部創業活動成為學術界和管理實踐研究的焦點[8]。從員工自我激勵、積極主動和專注于解決沖突的角度來看待,內部創業能夠培養員工的內部變化,增加團隊間的合作,并推動組織內部的變化和增長。目前的研究關注于員工的內部創業行為對組織有益結果的影響,如創新、企業成長和整體績效[3],但關于其對員工影響的文獻較少[8]。然而,專注于員工內部創業活動對個體員工行為結果的過程導向研究已經被認為是進一步推進內部創業領域的必要條件。基于此,本研究旨在將目前的內部創業研究擴展到員工個體層面,通過提供理論分析和實證研究來了解員工的內部創業行為對個體結果的影響。
1.2研究意義
1.2.1 理論意義
(1)本研究基于Bege?和Arun[48]和Arun等[49]關于內部創業與角色理論的研究,拓展了現有內部創業文獻的應用范圍。此外,本研究通過考察員工如何在參與內部創業活動的過程中實現自我完善和自我呈現,并最終得出提高創造力的結果,拓展了內部創業和個體創造力相關的研究。并且,本研究豐富了個體層面的內部創業研究,通過提供一個理論框架,結合員工在參與內部創業的心理認知和社會因素,詳細的解釋了員工的內部創業行為過程;補充了員工內部創業活動的研究,揭示了內部創業活動對員工的重要性。
(2)本研究擴展了個體創造力研究視角,通過利用創造力成分理論,角色理論和社會認知理論,融合社會學和管理學等多角度研究個體創造力,以內部創業作為起點進行邏輯研究,并以個體創造力為落腳點,從內部心理和外部情境因素兩個方向綜合考察內部創業如何對個體創造力產生影響。本研究補充擴展了關于員工個體創造力的有限研究,豐富了創造力成分模型的變量組成。
(3)本研究從動機和認知的角度,揭示了創業動機和創造性自我效能兩種不同的心理機制,在內部創業對個體創造力影響中的作用,豐富了創業動機和創造性自我效能在內部創業領域的相關研究,補充和完善了內部創業對個體結果的影響過程機理。本研究分析了員工在執行內部創業活動時,如何理解自身內部期望并通過自我激勵和對創造性活動的主觀掌控感展現出更強的創造力。本研究也支持Fischer等[24]的觀點,當個體受到內在激勵時,他們會出于興趣和享受執行創造性任務。并且,本研究為拓展創業動機和創造性自我效能在創造力領域應用范圍提供了實證依據。
2 相關概念及理論
2.1相關概念
2.1.1內部創業
內部創業一詞出現于20世紀80年代,隨著創業文獻和創業概況的進步,研究人員引入了創造的新概念,以突出組織內部的創業精神。當有人承擔并履行內部企業家的職能時,組織內的創業實踐可以具有良好的粘附性、發展性和創新性 [51, 52]。內部創業,也稱為“公司創業精神”、“內部公司企業家精神”、“戰略創業”、“組織創業”等多重釋義。公司創業精神、內部公司企業家精神或公司企業家精神中將內部創業的概念定義為開發/發現環境中的商業機會,并通過一系列創新開發和商業化活動,將商業機會轉變為公司績效[53]。而關于個體層面的內部創業,在對1985年至2022年文獻回顧中,Gawke 等[4]強調了內部創業概念化的三種方法。第一種方式是創業導向,從這種方法來看,內部創業是員工表現出主動性、發展創新并為公司承擔一定風險的高階因素;第二類側重于內部創業的結果,分析員工參與組織的內部創業活動的結果因素,這些將是員工對其公司的企業內部貢獻;最后,第三種定義側重于有助于公司層面內部創業的員工行為。隨著對內部創業的關注不斷提升,學者們從不同的角度定義和解釋內部創業,然而直至現在內部創業的研究中尚未形成對內部創業定義明確且統一的認識。本研究選擇了一些代表性的定義,如表2-1所示:
2.2 相關理論
2.2.1社會認知理論
社會認知理論基于心理學視角,對人體的功能進行解釋,強調社會環境在動機、學習和自我調節的關鍵作用[129]。Bandura[130]的社會認知理論認為,人類行為是在個體(如認知、信仰、技能、情感)、行為和社會/環境因素的三元框架內運行。其中,個體因素以認知、情感和生物事件、行為模式和環境事件的形式作為互動的決定因素,它們相互影響,相互作用[130]。在這個控制個體生活的過程中,有效的信念起著核心作用。這些相互作用的影響可以通過將自我效能感作為個體因素來證明。
在社會認知理論的“三元交互模型”中,個體的社會認知特征,如自我效能、對結果的期望和個體目標構成了該理論框架的核心,個體的動機和行為成就受到與三者相關的若干社會認知機制控制,這些社會認知機制可以顯著影響個體行為的傾向,而社會情境則被認為是直接塑造個體的社會認知特征或調節其行為決策之間的關系的重要因素。換句話說,個體行為決策邏輯的選擇和使用是個體動機和認知等心理因素與外部環境交互作用的結果。
2.2.2角色理論
為了理解角色如何塑造個體的生活,社會學家和社會心理學家發展了角色理論,解釋了個體行為如何受到角色的影響,以及他人如何根據主流角色對個體行為進行判斷[44, 131]。角色理論的關鍵假設是,個體在日常生活中扮演著各種各樣的角色。這些角色會影響個體的行為和對自己的看法,以及他人對個體行為的看法。如果一個人知道所扮演的角色以及與該角色相關聯的相應行為預期,那么他的個體行為就可以被理解和預測。
3 研究假設與模型構建 ............................................ 28
3.1 研究假設 ............................................ 28
3.1.1 內部創業和個體創造力 ................................... 28
3.1.2 創業動機的中介作用 ........................... 29
4 研究設計與檢驗分析 ..................................... 36
4.1 研究問卷設計 .................................... 36
4.1.1 內部創業的測量 .............................. 36
4.1.2 創業動機的測量 .................................. 36
5 數據分析與假設檢驗 ............................... 43
5.1 假設驗證 .......................................... 43
5.1.1 主效應檢驗 ............................ 43
5.1.2 中介效應檢驗 .............................. 44
5 數據分析與假設檢驗
5.1 假設驗證
根據第3章的假設內容,本部分會對內部創業對個體創造力的直接效應進行回歸,創業動機和創造性自我效能的中介效應進行回歸,個體社會資本對創業動機與個體創造力之間的調節作用進行回歸,以及個體社會資本在創造性自我效能與個體創造力之間的調節作用進行回歸。除此之外,本研究會通過Process 2.1.3對個體社會資本在“內部創業-創業動機-個體創造力”和“內部創業-創造性自我效能-個體創造力”兩條中介路徑之間的后半段調節作用進行檢驗。
5.1.1 主效應檢驗
主效應H1假設內部創業能夠正向影響個體創造力,本研究通過層級回歸法對假設H1進行驗證。首先將年齡、性別、專業門類、創業經驗等控制變量放在回歸的第一層,對因變量個體創造力進行回歸得到Model1;第二,基于Model1的基礎上將上述控制變量進行控制后加入自變量內部創業放入第二層對因變量個體創造力進行回歸,得到Model2。層級回歸結果如表5-1所示:
6 研究結論和啟示
6.1 研究結論
本研究通過角色理論,創造力成分理論和社會認知理論,探討了內部創業分別通過創業動機和創造性自我效能影響個體創造力,并考察了個體社會資本的后半段調節作用。本研究利用SPSS 24.0 和Amos 23.0 對西南地區參與創新創競賽的創業團隊的成員進行問卷數據的發放與收集,通過實證分析得出以下結論:
(1)內部創業對個體創造力具有正向影響作用,這與以往文獻對于內部創業與個體創造力關系之間的討論是一致的。內部創業對于員工來說是激勵創新和開發個體創造力的適當方法[19],員工可以通過在日常內部創業實踐中鍛煉其工作業務能力, 激發和培養其新想法和新做事方式;并在組織的資源支持下,不懼風險地將自己的創造性想法轉化新技術和新的任務解決方案。角色理論強調,個體是社會行動者,其本質是學習他們在社會中所占據的位置中的角色。內部創業能夠給定員工一個清晰的目標劇本,為其提供了一個創新和創造性地展示自己的條件和自我成就的機會,使得員工在其職業生涯發展中釋放創造力。正如文獻所示,內部創業能夠發展員工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將其新穎的創意實體化。
(2)內部創業對創業動機具有正向影響作用。角色理論指出個體身份對其動機和隨后行為的影響。統計數據驗證了之前的假設,并驗證了Rivero和Ubierna[170]的觀點,即積極的行為傾向能夠增強創業動機。文獻指出,動機應該被理解為一種特定態度的表達,由個體的自我形象和他們的需求產生。員工在進入和履行內部創業角色時會自身創造了一個積極的目標傾向,使其向自身預期結果行為出發和更有勇氣和熱情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以及員工在行使內部創業活動所獲得的實踐經驗,能夠讓員工獲得更強烈的創業動機。
參考文獻(略)
相關文章
UKthesis provides an online writing service for all types of academic writing. Check out some of them and don't hesitate to place your or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