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企業管理論文,本研究在借鑒前人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從公司特質和公司治理的維度選取變量,實證探討了內部控制指數的影響因素,為企業管理層通過改善特殊變量達到提升內部控制指數的目的提供了實證參考和數據佐證。
第1章緒論
1.1研究背景
2008年5月,財政部聯合證監會、銀監會、保監會、審計署等部委聯合發布的《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指出:“內部控制是由企業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和全體員工實施的、旨在實現控制目標的過程”。企業內部控制的目標是“合理保證企業經營管理合法合規、資產安全、財務報告及相關信息真實完整,提高經營效率和效果,促進企業實現發展戰略”。
進入21世紀后,內部控制體系不斷發展、完善,學術界及管理當局對于系統、完善的內部控制對企業產生的重要作用都給予了充分的肯定。美國國家會計總署GAO1(2000)曾指出,內部控制系統的積極發揮作用對于企業克制浪費、防范舞弊、規范管理、防止濫用職權具有重要作用,內部控制是保證組織運行效率和效果的重要因素。相反,不健全、失效的內部控制將導致企業經營出現問題與風險。上市公司加強內部控制建設能有效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和防范風險能力,能保證企業可持續發展,對于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保證社會公眾利益,維持資本市場安全穩定意義重大。
21世紀初,全球范圍內幾起上市公司重大財務舞弊案件的爆發震驚世界。2001年,美國安然公司,這個曾經的世界500強企業,全球最大的電力、天然氣公司,爆發財務舞弊。該公司從1997年到2001年間,通過財務造假共虛增利潤5.86億美元,并且隱瞞巨額債務。2002年,世界通訊公司被查出財務造假,通過虛假記賬掩蓋不斷惡化的財務狀況,虛增營收百億余元,世界嘩然。此后,上市公司舞弊丑聞不斷被曝出,規模更是屢創新高。詳細分析這些案例可以發現,企業內部控制的不健全直接導致了財務舞弊的發生。舞弊案件嚴重打擊了投資者的信心。面對來自內外部的強大壓力,美國立法機構于2002年7月通過了《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即著名的SOX法案。該法案第302條明確規定,上市公司包括首席執行官及財務主管在內的管理層要在企業每一年度或季度財務報告中對內部控制的有效性進行評價和報告;
1.2研究意義
本文以目前國內外經濟環境為背景,基于學術界關于內部控制相關研究的理論成果,以我國上市公司為研究樣本,以其公開的相關數據為依據,基于目標完成程度及信息披露維度,構建評價指標體系,計算了2015-2019年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目標指數,并進行了綜合評價,實證檢驗了對內部控制指數有顯著影響的因素,分析了內部控制指數在特定層面的經濟后果,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加強上市公司內部控制的意見和建議。本研究在理論和現實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
1.2.1理論意義
第一,本文在借鑒國內外內部控制指數現有研究的前提下,創新設計了內部控制評價指標體系,計算了目標指數,充實了內部控制指數研究理論。國外Stringer和Carey(1995)、Botosan(1997)、Chil-Yang Tseng(2007)、Doyle等(2007)、Moerland(2007)等學者依據各自不同的設計理念,設計了不同的內部控制評價指數,評價了樣本公司內部控制情況。國內方面,目前,具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內部控制評價指數包括廈門大學的內部控制指數和深圳迪博公司的內部控制指數等。其中,廈門大學的內部控制指數反映的是企業內部控制建設的完備情況,指數設計依據主要來自于企業自愿披露的信息;而迪博公司的內部控制指數反映的是企業內部控制目標的達成情況,指數設計依據基于企業內部控制目標的完成程度。后期,迪博公司也設計了內部控制信息披露指數,并于每年定期公布。另外,王立勇(2004)、張先治和戴文濤(2011)、張兆國等(2011)、李萬福等(2012)、林斌(2012,2014,2016)、池國華(2015)、陳漢文和黃軒昊(2019)等學者也深入研究了內部控制指數問題,推出了不同設計依據的上市公司內部控制評價指標體系。本文在借鑒現有內部控制指數構建方法的基礎上,拓展了內部控制指數具體評價指標的選擇角度、范圍和數量。其中,基于目標完成程度的內部控制指標體系引入了舞弊識別指標,擴展了經營目標具體變量覆蓋面;基于披露信息的內部控制指標體系依據具體應用指引重新梳理了風險點,增加了具體指標數量。本文構建了基于內部控制目標完成程度及內部控制披露信息的兩套全新的內部控制評價指標體系,并對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情況從整體、地區、行業、板塊等多角度進行了評價。本文構建的內部控制指標體系及指數評價的具體方法可為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指數研究提供有益的理論參考。
第2章文獻綜述
2.1內部控制基礎理論相關文獻
內部控制理論自誕生以來,由于其重要意義及作用,受到國內外理論界的持續關注,相關學者一直注重內部控制的研究,致力于內部控制理論的內涵、作用、發展、應用、實踐等的探討。本文從國內和國外兩個角度對內部控制相關文獻梳理如下。
2.1.1國內內部控制基礎理論研究
在中國知網上以“內部控制”為關鍵詞進行文獻檢索,共查找到相關文獻近71000篇,每年發文情況如圖2.1所示。國內關于內部控制的研究自1982年開始,到1991年,每年相關研究不超過10篇;1992年以后,文獻數量有所增加,達到每年幾十篇,到1998年,每年發文量接近100篇;1999年以后,內部控制研究開始興盛起來,以每年幾百篇的數量遞增,到2019年達到最高的7200余篇。
自現代意義的內部控制理論在美國誕生開始,國內學者一直致力于國外內部控制理論在國內的介紹和推廣。楊時展(1980)從管理會計的視角介紹了西方會計核算開始由“主要面向外部,不著重計劃,是歷史的簡單記錄”向“主要面向內部,從計劃出發,成為控制企業的有力工具”進行轉變。湯云為(1983)以自身赴美參加審計實習考察的親身經歷,介紹了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及內部控制評價在美國的最新發展情況,對內部控制的審計流程進行了特別說明。徐遺伕(1983)、李澤臨(1983)介紹了西方的內部牽制理論,并探討了我國如何借鑒內部牽制制度。他們認為,制定和貫徹內部牽制制度應該有一般規律性的準則作為依據;內部牽制是基礎,不能緩行,要積極推行。李天民(1985)把制度審計分為了解環境、繪制流程圖、穿行測試、對內部控制制度進行評價、對內部控制制度進行測試等五個步驟,介紹了西方內部控制理論,并對國內開展制度審計作了展望。
2.2內部控制指數構建與評價相關文獻
學術界關于上市公司內部控制的研究不斷深入,內部控制指數構建和評價研究也成為其中一個研究熱點。對于內部控制評價,很多學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王立勇(2004)提出內部控制評價不能僅停留在定性分析上。戴彥(2006)通過典型案例分析了建立企業內部控制評價體系的方法和程序。陳漢文和張宜霞(2008)認為內部控制評價具有重要作用,指出國內應加大對內部控制評價的研究,倡導和推廣風險基礎評價法,規范和指導企業內部控制評價。駱良彬和王河流(2008)、韓傳模和汪士果(2009)將層次分析法引入內部控制評價,建立了內部控制的定量評價模式。池國華(2010)在總結借鑒國內外內部控制評價理論的基礎上,基于管理視角,嘗試設計了內部控制評價系統。張先治和戴文濤(2011)綜合考慮了我國制度背景,分析了注冊會計師對企業進行內部控制審計的局限性,得出企業的內部控制評價應交由政府監管部門或聘請外部非營利性機構進行。
以上觀點的一個共同特征就是內部控制評價不能局限于定性分析,應積極推進定量評價模式。而進行內部控制水平定量化分析的直接方法正是構建內部控制評價指數。
目前,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指數的構建依據主要包括以下四種:內部控制目標的完成程度、企業披露的內部控制信息、會計師事務所發布的重大缺陷、其他依據。
2.2.1以內部控制目標的完成程度為依據設計的內部控制指數
2004年,美國COSO委員會發布《企業風險管理——整合框架》,將內部控制的目標分為經營目標、報告目標、合規目標和戰略目標。其中,戰略目標是《企業風險管理——整合框架》相較于《內部控制——整合框架》新增加的內容。Chil-Yang Tseng(2007)是國際上較早設計并使用基于內部控制目標完成程度的內部控制評價指數的。他依據戰略目標、經營目標、合規目標、報告目標的完成程度,構建了上市公司內部控制評價指數。該指數共選擇8個具體指標,涵蓋了戰略目標(以市場份額、風險系數作為代表變量)、經營目標(以勞動生產率、總資產周轉率作為代表變量)、合規目標(以審計費用占總資產的比、凈清算收益占總資產的比為代表變量)、報告目標(以重大缺陷、審計意見、財務重述三者的合成及盈余管理水平作為代表變量)四個方面,采用線性加權和的方法構建總指數。
第3章理論分析......................34
3.1內部控制理論...................................34
3.1.1國外內部控制的起源與發展............................34
3.1.2國內內部控制的起源與發展............................39
第4章內部控制指數構建...........................46
4.1指數構建的一般方法........................46
4.1.1指標選擇原則.........................46
4.1.2指標同向化處理.......................47
第5章內部控制指數評價...........................77
5.1整體評價....................................77
5.2分地區內部控制指數評價....................................79
5.3分行業內部控制指數評價....................................97
第7章內部控制指數的經濟后果
7.1內部控制指數對企業價值的影響
企業的內部控制與未來現金流量和折現率有著緊密的聯系,決定著企業價值的大小。林鐘高和王書珍(2006)認為,內部控制作為保證企業經營效率效果、合法合規、資產安全完整、報告真實有效、戰略目標完成的治理機制,其根本目標是實現價值最大化。內部控制體現了價值鏈管理理論的基本內涵,可使企業價值得到整體增值(趙保卿,2005)。相關研究表明,完善、有效的內部控制能夠提升企業的價值(林鐘高等,2007;池國華和楊金,2013;楊松令等,2014;王愛群等,2015);相反,不健全或失效的內部控制會負向影響企業的市場價值(Hu等,2013)。
內部控制對企業價值的提升路徑多種多樣,高質量的內部控制能夠通過降低企業面臨的內外部風險(Bargeron等,2010)、降低第一第二類代理成本(林鐘高和徐宏,2006)、提高企業的會計信息質量(Doyle等,2007;Ashbaugh-Skaife等,2008;Altamuro和Beatty,2010)、抑制大股東資金占用(楊德明等,2009)、提升股價的市場表現(Hammersley等,2008)、減少內幕交易的可能性(Brochet,2010)、提升盈余持續性(肖華和張國清,2013)、制約經理對外部投資者利益的剝奪、改善公司治理機制等途徑和方式提高企業價值。通過實證分析學者們還發現,企業內部控制質量與企業的信用模式顯著相關(于海云,2011),與未來現金流量和折現率存在緊密的聯系。
目前,理論界對于企業價值的確定有多種方式,包括現金流量貼現模型、相對估價模型、市場價值模型、清算價值模型、EVA模型、期權定價模型等。學者們使用比較多的托賓Q值法屬于相對估價模型的一種。關于內部控制與企業價值關系的代表性研究成果主要包括:林鐘高和王書珍(2007)以2005年A股313家上市公司為研究樣本,探討了以托賓Q值作為替代變量的企業價值與基于內部控制五要素構建的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指數的關系,指出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建設與企業價值顯著正相關。宋常等(2014)用托賓Q值代表企業價值,以238家非周期行業上市公司為研究樣本,檢驗了企業內部控制質量的提升對企業價值增值的影響。楊松令等(2014)以經濟增加值EVA作為企業價值的代表變量,實證分析了223家央企控制的上市公司的企業價值與自行構建的內部控制指數的關系,認為上市公司實施內部控制對企業價值有顯著的正向促進作用。
第8章結論與政策建議
8.1主要結論
(1)內部控制指數整體情況
2015-2019年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指數總體狀況良好,呈現正態分布,指數總體保持逐年穩步上漲態勢。其中,2019年內部控制指數最大值為1000分,最小值為0分,均值為773.92,處于C級水平,指數得分主要集中在[700,900],表明我國上市內部控制整體狀況優良,大部分公司內部控制處于B、C級水平。內部控制目標指數最好的A級占比0.84%,共有18家公司;內部控制目標指數得分處于B級的有829家,約占總樣本的38.58%;內部控制目標指數得分處于C級的有1165家,約占總樣本的54.21%;內部控制目標指數得分處于D級的有84家,約占總樣本的3.91%;內部控制目標指數得分處于E級的有53家,約占總樣本的2.47%。
(2)內部控制指數影響因素
①股權結構方面。第一,國有股比例對內部控制指數無顯著影響,可能是因為樣本數據的區分度不夠導致效果不顯著。第二,股權集中度與內部控制指數顯著正相關,股權集中度越高對企業內部控制指數提升越具有促進作用。第三,股權制衡度與內部控制指數顯著負相關,即股權制衡度越高,公司內部控制指數越低,內部控制質量也就越差。
②董事會結構方面。第一,董事會規模與內部控制指數顯著負相關,說明過于龐大的董事會規模會降低工作效率,從而限制企業內部控制質量提升。第二,董事會持股比例與內部控制指數顯著正相關,即董事會持股比例越高越有助于提升企業的內部控制指數,企業內部控制水平越高。第三,董事薪酬與內部控制指數顯著正相關,即對董事進行薪酬激勵能有效促進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指數的提升。
③監事會結構方面。第一,監事會規模對內部控制指數無顯著影響。這可能是因為研究樣本中監事會人數數據較集中,主要集中于3-5人,區分度不夠所導致的。第二,監事會持股比例與內部控制指數顯著正相關,即對監事會成員進行股權激勵,對內部控制指數有正向影響,能提升企業內部控制水平。
④其他利益相關者方面。企業社會責任與內部控制指數顯著正相關,說明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能有效促進自身內部控制質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略)
相關文章
UKthesis provides an online writing service for all types of academic writing. Check out some of them and don't hesitate to place your or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