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企業管理論文,本研究結合當下數字經濟背景,針對企業如何發展數字化及提高核心競爭力進行探究,基于SECI模型將知識創造能力引入研究框架,依循"顯性知識—隱性知識"相互作用機理探究企業在數字技術轉型的過程中員工對于知識的處理模式。
第1章緒論
1.1研究背景及意義
1.1.1研究背景
2021年中國十四五規劃明確將“科技創新”提升到了新的高度,使“科技創新”成為我國十四五期間的核心政策主線。通過加速數字化技術的研發,必將引領新一輪科技變革。我國正在加速向數字化轉型的道路發展,在未來的十年中數字經濟將會是產業升級的主要圖景。伴隨著新一輪科技變革和產業變革,數字化轉型建立以數據為基礎的通信技術變革逐步發展成為產業經濟發展的全新模式。2021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已經達到了31.3萬億元,在全國GDP的比重也超過了三分之一。根據數據顯示,中國在數字經濟的浪潮中超過84.9%的各大企業陸續開展了數字化技術轉型的戰略,這些企業在數字化轉型中,關注的主要是數字化為企業帶來的利益。通過不斷深入的進行調研,我們發現專業資源、團隊協作水平以及適應數字化時代的程度,成為了企業開展數字化技術轉型的3個主要挑戰。盡管數字化技術轉型作為企業戰略核心,已有大量企業投入了的資金,對其相關設備和系統進行了數字化改造。但是根據調查數據結果表明,數字化技術轉型的成效只彰顯在為數不多的企業中,促使這些企業提高了收入。而對于大多數企業而言,他們依舊面臨著雖進行數字化技術轉型,但是難出實效的困境。因此,企業如何進行數字化技術轉型、數字化技術轉型如何提升企業績效成為了學術界關注的熱點問題。
1.2相關文獻述評
1.2.1關于數字化技術轉型的相關研究
數字化技術轉型包括了多種技術的融合,典型的有數據的融合、自動化流程處理、應用分析和數據的交互實現等[4]。麻省理工學院的George Westerman教授(2021)認為企業的數字化并非單純的是技術挑戰,但困難的部分實際上是轉型,而這更是一種機遇[5]。企業通過數字化技術轉型,將移動互聯網和嵌入式設備等數字技術應用于企業進行業務改進環節中[6]。而隨著近年來企業將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數字技術創建了設備、網絡、服務和內容后引發了企業深刻變革[7]。通過學者們持續地對數字化轉型進行研究,發現數字化轉型帶來了創新的綜合效應,帶來改變、威脅、取代或補充組織和領域內現有人員、結構、實踐、價值觀和信念[8],其中包括:(1)鞏固數字平臺并完善基礎設施[9]。數字時代的平臺和基礎設施成為企業發展的關鍵內容[10],同時促使不同學科的知識能夠交叉傳播,以應對關鍵、緊迫的機遇和挑戰,并為企業戰略思維提供信息,并發掘基于平臺的生態系統企業的商業模式和生態系統[11]。(2)推動組織內運營發展[12]。借助數字基礎設施、社交媒體、物聯網、機器人流程自動化、數字業務平臺、算法決策以及其他數字化網絡的超連接采集消費者數據[13],大數據的分析可以加快企業快速響應,并利用生產數據優化自身的生產和決策建立形成企業標準的決策與管控體系[14],令決策更具時效,管控更為精準[15]。通過改造升級企業的流程降低成本,建立起核心業務的優勢以促進企業利潤的增長而提高企業整體的運行效率[16]。(3)加速服務創新進程[17]。在數字化技術轉型的過程中,采用先進的數字技術改造現有的產品,創新并開發智能化的產品和服務,培育新的業務項目來探索市場機遇[18]。
第2章概念綜述及相關理論
2.1數字化技術轉型概述
2.1.1數字化技術轉型的概念和內涵
數字技術(Digital Technique)是信息技術、IT和通訊技術的組合和連接[28],而數字化技術轉型(Digital Transformation)的定義是基于數字技術進行數據采集后傳輸、存儲數據并處理反饋以形成閉環的數據流[29],通過數據化的形式可以打破行業間的壁壘,實現重大業務改進以增強客戶體驗、簡化運營或創建新的商業模式使企業的運行效率提高,全面搭建并形成煥然一新的數字化體系[30]。企業應用互聯網的思維,通過合理運用數字自動化技術緊密連接企業的前臺與后臺,優化企業的運營流程進行企業運作與服務,以客戶為中心而優化客戶體驗而實現轉型。而數字化轉型的最終目標是:使企業提高智能化運營能力和數字化創新核心數字能力,形成以智能制造、智能管控、服務與創新、數字創投與孵化以及數字營銷等新型數字經濟優勢[31]。
關于數字化技術轉型的內涵解讀,袁勇(2017)的觀點是企業價值將被先進通信技術和手段的數字化轉型重新定義,數字化轉型改變了企業為客戶服務價值的方式和途徑,從而實現了企業管理的差異化和自動化[32]。其中,差異化的管理是指在業務重構的過程中驅動企業進行數字化創新,相應的服務和產品能夠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和優化。而自動化的管理是指業務流程的數字化提升了企業的運營效率,改善了企業的運營手段。
綜合來看,在整個產品的生命周期內,數字化技術轉型同時打通了從設計規劃、生產運營到銷售以及售后服務的整個價值鏈的銜接[33]。在這個生命周期內,企業實現了對設備資產等硬件的有效管理,致使生產手段更加靈活,質量管理體系更加完善,市場響應更加快速,還通過優化企業的運營服務,用更高的效率提高企業的市場核心競爭力[34]。
2.2知識創造能力概述
2.2.1知識創造內涵和過程
企業知識貫穿企業全流程,企業知識創造能力的發揮能有效放大企業的競爭力。總的來說,數據和信息并不是知識,而針對信息、經驗和背景的增值整合才是知識,有效的知識創造組織機制能放大企業的價值創造能力。學者Michael Polanyi最早提出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的概念,其中顯性知識(ExplicitKnowledge)是指通過正式的語言并能夠被表述清楚的知識,這類知識在個體之間正式且方便傳播;隱性知識(Tacit Knowledge)則是一些涉及無形要素并難以用正式的語言表達清楚的,根植于個體經驗的個人知識,例如個人信念,觀點和價值觀體系等等。根據日本學者野中郁次郎在其研究中提到的SECI模型[42],該模型解釋了隱性知識可以不斷外化。在外化過程中轉換為顯性知識;同理,顯性知識組合還可以衍生出新的顯性知識;隨著顯性知識不斷內化,顯性知識還能夠向隱性知識轉化[43]。通過兩者關系的不斷轉變而搭建知識轉化的四種模式即:隱性知識轉化為顯性知識、顯性知識轉化為顯性知識、隱性知識轉化為隱性知識、顯性知識轉化為隱性知識。這四種轉化形成反復螺旋變換的模型,并且展示了全部知識創造的過程。有學者認為隱性-顯性知識的相互作用形成知識創造的關鍵動力,在企業內搭建知識創造的平臺,通過這個平臺進行知識創造的個體成為企業持續創新的動力源泉[44]。
2.2.2知識創造能力的作用及意義
在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如何通過數字化、信息化將企業知識最優化是值得思考的問題,這也成為知識創造能力的重要意義所在。企業在各個階段完成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知識創造能力成為很多企業提升組織能力及個人能力的有效手段。在知識創造的進程中,企業利用已有知識儲備進行探索試驗,這些創新行為極大的帶動了知識的持續傳遞和更新。很多學者在研究中提到,由于行業性質和分類不同以及所屬地域的差別,造成了不同企業的資源和知識儲備的差異化[45]。在這種內外環境的背景下,只有不斷從外界汲取前沿知識和技術,培養企業員工新思想,激發知識創造的動力進行產品和服務的開發和應用,打開企業的視野拓展市場,才能讓企業有效克服資源的限制和約束。基于此,為了穩定企業在市場的競爭優勢,企業必須要源源不斷的進行知識創造,知識創造能力可以為保持企業差異化發展競爭優勢提供源源動力[46]。
第3章研究假設與概念模型....................15
3.1數字化技術轉型與創新績效關系分析.................15
3.2數字化技術轉型與知識創造能力關系分析....................16
第4章數字化技術轉型對創新績效的實證研究設計.......................20
4.1研究設計.......................20
4.1.1問卷設計.......................20
4.1.2數據收集.......................20
第5章結論啟示與展望........................36
5.1結論..........................36
5.2啟示.........................37
第4章數字化技術轉型對創新績效的實證研究設計
4.1研究設計
在本節中,依次進行的環節是:設計問卷、數據收集、樣本特征描述,變量設計測量來確定變量數字化技術轉型、知識創造能力和創新績效的相關量表。
4.1.1問卷設計
在管理學的領域研究中,實證研究的方法是比較常見之一,而問卷調查法是實證研究必不可少的環節和內容,能否合理、規范、完整地將調查問卷設計好將會直接影響本次調查的結果。為了保障問卷調查中樣本數據的可靠性和真實性,我們將進行以下幾個步驟進行問卷的設計工作:
(1)確定問卷的調查內容。由于本研究是討論數字化技術轉型,知識創造能力和創新績效的關系,因此,本研究中調查問卷的內容不僅要包含被訪問者的基本特征,即控制變量,還包含測量變量的內容,例如:性別,企業規模、數字化的情況等等。
(2)量表的設計和完善。筆者對過往研究中分別整理了自變量數字化技術轉型、中介變量知識創造能力、因變量創新績效的量表。為了保證本量表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合理性,筆者將借鑒的量表納入了研究中;同時為了保證在填寫問卷的過程中,問卷中的各個問題可以便于理解,問卷中的問題在不改變其主要內容的基礎上,作出了修改和完善,使其更加通俗易懂。
(3)問卷的設計。調查問卷設計的內容主要包括四個模塊:標題、基本情況、測量變量和結束語。其中,第一部分標題的目的是讓參與填寫問卷的被訪者理解調查內容。第二部分的基本信息主要針對性別、學歷、企業的性質和所屬行業等進行統計[73]。第三部分測量變量則是問卷的主要內容,包括數字化技術轉型[74]、知識創造能力[75]和創新績效[76]量表的各題項。問卷中題項的計分方式采用李克特計分法,結束語表達了本次調研的感謝。
第5章結論啟示與展望
5.1結論
眾所周知,創新績效是企業評判競爭優勢的重要指標之一[78]。通過對創新績效的研究發現,一個企業的過程創新能力可以體現出企業有關創新工作的管理水平[79];而產品創新能力又是企業科研技術水平及市場競爭力的有效表現[80]。但是就創新活動本身而言,在過程中存在極大的不確定性,伴隨著深度復雜的環境和其他組織的聯動機制,這本身就著一定的挑戰性,而驅動推進企業的創新績效更是難上加難[81]。因此,針對要進行創新理論和企業數字化實踐的雙重推進下,本研究結合當下數字經濟背景,針對企業如何發展數字化及提高核心競爭力進行探究,基于SECI模型將知識創造能力引入研究框架,依循"顯性知識—隱性知識"相互作用機理探究企業在數字技術轉型的過程中員工對于知識的處理模式,深度剖析了數字化轉型通過知識創造能力間接影響企業創新績效的作用機理;然后通過整合數字化技術轉型、知識創造能力、創新績效等變量,構建了由企業創新績效驅動的數字化技術轉型過程機制模型,并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對不同類型的391名企業進行調研,從得到的數據樣本進行實證檢驗,得出以下兩條重要結論。
第一,本文在已有從數字化水平、IT能力[82]等視角描述Gebauer(2020)提出的企業數字化悖論[65]基礎上,進一步拓展了對企業層面數字化的理解,進一步驗證企業在數字化技術轉型如何影響企業創新績效。另外的,在現有研究中,討論數字化技術轉型與創新績效的的作用關系的實證較為少見,而對于數字化技術轉型的路徑機制的探討更存在研究空白,本研究著眼于企業數字化技術轉型實施投入方向,參照其分類原則對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類別進行劃分,并且發現了數字化技術轉型與創新績效之間的關系路徑,有利于深刻理解數字化技術轉型的過程并擴充微觀層面的創新績效實證研究。
第二,與現有研究普遍從社會網絡、交互式學習、內部社會資本[83]等路徑分析知識創造能力的中介作用。本研究基于SECI模型,發現知識創造能力在數字化技術轉型與創新績效間起部分中介的作用。在這個影響機制過程中,企業數字化技術轉型不僅可以直接影響創新績效,而且還可以提升知識創造能力來影響創新績效,通過提高企業的知識創造能力可以增強其核心能力和競爭優勢。這也一定程度的解釋了,為什么目前我國很多企業在進行數字化技術轉型的進程但是卻未必帶來想象中期待的創新績效,因為只有在數字化技術轉型的過程中,員工不斷將顯性知識與隱性知識進行轉化,從而提升的知識創造能力,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才可能獲得最大效益的創新績效。因此,綜合來看,知識創造能力的中介作用是企業在進行數字化技術轉型過程中的有效提升創新績效的路徑。
參考文獻(略)
相關文章
UKthesis provides an online writing service for all types of academic writing. Check out some of them and don't hesitate to place your or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