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財務管理論文,本文從上市公司股東價值創造的研究角度出發,基于Alfred Rappaport價值動因模型的研究,在閱讀大量文獻,借鑒現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根據現代企業治理的特點,構建了由包括經營、投資、融資、人力、創新五個層面的價值創造綜合評價體系。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及意義
1.1.1 研究背景
隨著資本市場與經濟的全球化,加速了國際資本市場的一體化和國際資本的流通,促進了生產要素在世界范圍內的配置,降低了投資者籌集資金的難度與投資的風險。與此同時,國內的經濟環境也在發生變化,已經進入了“經濟新常態”。新常態下,經濟發展由過去的高速轉變為中高速發展,發展方式由規模速度轉變為質量效益,經濟結構由增量擴能轉變為存量調整,發展動力也由依賴資源和廉價勞動力轉變為創新。經濟環境的改變要求公司提升價值創造能力,變革組織結構以適應新環境[1]。
新形勢下,企業的經營業績與財務表現更受內部所有者和外部機構投資者的長期關注,高管必須更好地去理解計量與管理股東預期,將股東價值創造作為公司所秉持的信條,不斷提升企業的綜合競爭力。管理者需要在績效目標與股東價值、管理者薪酬與戰略目標實現之間建立聯系,使股東價值與財務數據、資本成本、前瞻性創新投入通過公司的治理框架綜合體現在一個有效率的資本市場。公司的管理也需要獲得更多與發展前景、運營狀況、潛在風險等方面的相關信息[2],據此對企業的發展做出長遠規劃,實施科學、有效的決策。對管理者創造的股東價值深入考核,為利益相關者提供企業管理決策和經營業績的綜合信息,反過來去促使企業優化業務流程與資本結構,最終實現競爭戰略、績效管理和財務管理的融合,將股東價值最大化[3]。
但是,現有的基于會計的價值績效考核指標與體系存在著各類問題與缺陷:傳統的財務績效體系將考核重點放在了企業內部,只反映股東最原始、機械的訴求,忽視了其他利益相關者的訴求,經常引起利益沖突[4];另外,傳統的價值績效評價體系不能揭示業績動因,而且財務指標是結果性指標,只能對企業過去發生的活動與管理決策進行評價,并完成事后控制,只能分析企業的經營業績是否得到改善或者下降,并不能對結果進行溯源,那么管理者就無法分析經營的優勢與劣勢,從而調整管理決策與戰略方向,將資源分配到更有價值的項目;很多企業直接采用資產收益率、每股收益這類基于回報的指標評估績效,也會引發短期效應,促使管理者制定不合理的短期決策來換取財務的靚麗,做出有損其他利益相關者的行為,破壞企業的未來市場價值。
1.2 國內外研究現狀
1.2.1 國外研究現狀
國外對股東價值管理的研究更為深入。由于國外資本市場體制較為成熟,投資行為趨于理性,公司的市場價值便能在市場上充分展示,所以,在一定時期內企業創造的價值也基本等同于經濟增加值[6],管理層對股東價值創造的效率相對較高。股東價值之父“阿爾弗洛德·拉帕波特(Alfred Rappaport)”系統性提出了股東價值的概念后,越來越多的高管將創造股東價值作為公司秉持的信條,股東價值創造績效評價也已經成為衡量公司業績標準的主要工具。
(1)價值管理理論的發展
20世紀初,Fisher(1906)關于資本價值理論中,對價值形成過程展開深入分析,認為價值是由收入轉化得到,該理論是現代企業價值評估理論的基礎[7]。20世紀中期,價值管理理論的內容體系得到了豐富。Franc Modigliani和Meritor Miller(1958)對企業價值管理理論進行完善,奠定了價值管理理論的基石[8],提出了著名的MM資本結構模型。“股東價值管理之父”Alfred Rappaport(1986)發表了名著《創造股東價值》,全面提出股東價值目標模型,揭開了價值管理的新篇章[9]。21世紀后期,價值管理理論得到正式形成,創造了價值管理的基本概念與模型結構。 Rappaport和Marc Steffen(2012)后來提出,價值管理系統可以向社會傳遞公司管理的傾向性信號[10]。 隨著社會從工業經濟時代過渡到知識信息時代,價值管理理念也在更新,學者Dimpy Sachar和 Harshmeet Kaur(2017)提出,組織數字化的影響推動了價值管理的發展,信息技術作為關鍵的推動因素和競爭優勢的來源,在企業的價值管理中發揮著重大作用[11]。Firk Sebastian(2021)認為,價值管理的發展有助于高管協調管理利益,它對企業的管理決策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促進作用[12],提升現代企業的決策效率。
時至今日,價值管理理論逐漸成熟,股權社會化的普及,股東價值增長的實現,在很大程度上推動著整個社會價值的提升。遵循價值增長規律與價值管理理念[13],探究價值動因與價值管理模式,已經成為現代企業重點關心的問題。
第二章 概念界定與理論基礎
2.1 概念界定
2.1.1 股東價值創造的相關概念
股東價值創造是管理者通過積極的管理行為所實現的股東市場價值增加,它基于股東價值承諾的價值創造思想,反映了一定期間內股東財富的變化,它是企業未來預期收益的折現。對于上市公司來說,股東財富的變化大多與股價、股利與籌集的資本相關,因此管理者想要創造財富就必須采納凈現值為正的投資決策,反之就會破壞市場價值。由于資本和資本市場普遍具有一般性和高效率的特點,因此股東價值逐漸成為評價企業績效最客觀,也是最有效的尺度。
股東價值創造管理建立在股東價值創造的過程上,實現企業競爭戰略、財務管理、績效評價的有機結合[63],推進股東價值最大化的管理方法。它要求管理者在績效目標與股東價值、管理者薪酬與戰略目標實現之間建立聯系,使股東價值與財務數據、資本成本、前瞻性創新投入通過公司的治理框架綜合體現在一個有效率的資本市場,為利益相關者提供企業管理決策和經營業績的綜合信息,反過來去促使企業優化業務流程與資本結構,提升股東價值。
股東價值創造績效是對管理者運用權益資本,在A股市場創造超額收益能力的評估,它不僅基于企業內部經營、投資、融資活動的考察,還有A股市場長期股價的表現,引導管理者為股東的利益訴求去創造更多價值,實現股東價值的最大化。
2.2 理論基礎
2.2.1 價值創造的財務驅動要素
為了創造價值,管理者必須理解與識別出影響企業的經營業績和財務表現的各類因子,這些因子能夠幫助高管找出價值創造的路徑,從而有針對性地制定和實施公司戰略。價值動因想要發揮能動性,就必須進行組織,以便管理者確定哪些要素對價值的影響程度較大,從而將績效責任分配給能幫助組織實現目標的人,以此來提高公司的治理能力和資本的使用效率,為公司持續創造價值。
明確上市公司股東價值創造的動因,是開展績效評價的第一步,也是選擇評價指標的重要依據。國內外對于價值動因的研究非常多,其中 Alfred Rappaport已系統性地闡述了股東價值創造在管理規劃和業績評估方面的應用[65]。本文基于Alfred Rappaport價值動因模型展開研究,進而構建股東價值創造績效的評價指標體系,如圖2.2所示,它闡明了公司目標與四類價值動因之間的聯系。該模型主要從經營、投資、融資等方面解析價值創造的財務驅動要素:(1)經營管理價值動因,包括銷售收入增長率、所得稅稅率、營業毛利率;(2)投資管理價值動因,包括運營資本投資、固定資產投資;(3)融資管理價值動因,包括權益資本成本、債務資本成本、資本結構;(4)公司價值增長期。
第三章 股東價值創造績效評價體系的構建 .............................. 18
3.1 基于Alfred Rappaport價值創造動因模型的改進 ........................... 18
3.1.1 創新對價值創造的驅動作用 .............................. 18
3.1.2 基于創新驅動的股東價值績效的動因嵌入 ........................... 20
第四章 實證研究 ............................... 31
4.1 樣本選擇和數據來源 ..................................... 31
4.2 樣本數據的描述性統計 ..................................... 32
4.3 基于熵權TOPSIS法價值創造績效評估過程 ........................ 33
第五章 基于價值創造的薪酬激勵 ........................................... 47
5.1 國內外薪酬激勵的一般方式 .................................. 47
5.2 如何設計彈性的年度獎金 ..................................... 48
5.3 如何設計動態的股票期權計劃 .................................. 49
第五章 基于價值創造的薪酬激勵
5.1 國內外薪酬激勵的一般方式
我國的上市公司管理者、技術人員的薪酬結構,主要采取年薪制等現期激勵方式,基本工資仍是薪酬的主體,而股票購買計劃和指數化期權類的計劃相對較少。雖然這些措施降低了他們與當前目標決策的偏離,但仍舊存在著諸多問題。首先,績效的評估還是使用傳統財務指標,基于價值觀的導向型指標并沒有被企業廣泛接受;此外,激勵水平和激勵方式并沒有帶來預期價值的提升,股權激勵也沒有達到長期的效果。例如鋼鐵業的高管在2017-2019年的平均持股比只有2.9%,絕大多高管依然“零持股”,僅有兩家超過30%,其余均不足1%,高管持股比例在行業內存在兩極分化。而且,這些上市公司2017-2019年的高管薪資水平也只占營收的0.059%,最高值僅為0.063%。雖然這些公司的市值在逐年上升,但是歸屬于這些推動價值增長的高管和技術者并沒有得到相應的回報,這樣的激勵機制難以激發高管與員工的創新熱情。他們雖然創造了眾多價值,但與他們的實際貢獻并不匹配,所以行業內的創新績效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沒有得到明顯增長,這并不利于行業的長期發展。
相較于美國上市公司的薪酬結構,主要由基礎薪資、年獎、長期激勵計劃、福利計劃構成,多數企業的現金紅利與長期股利占比已經超過50%,且保持穩定增長的趨勢。雖然美國各行業內各部分的水平還是有較明顯的差異,但其各部分的薪酬結構在行業間并沒明顯區別,薪資和長期激勵在薪酬結構占主導地位。企業的營收隨公司的經營業績發生改變,高管就會致力于業務流程的改善,強化創新能力來提高獎勵收入,使得國外的激勵效果就會比國內更顯著。
第六章 結論與展望
6.1 研究結論
本文從上市公司股東價值創造的研究角度出發,基于Alfred Rappaport價值動因模型的研究,在閱讀大量文獻,借鑒現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根據現代企業治理的特點,構建了由包括經營、投資、融資、人力、創新五個層面的價值創造綜合評價體系。本文以鋼鐵行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26家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對上市公司三年的價值創造績效進行評價。由于論文在20年前完成,使用的數據是2017-2019年的,這種數據與價值價格的關系研究,是一個動態過程的衡量,時效性與可信度不應該存在沖突。通過對C31行業上市公司的實證分析,得出以下結論:
(1)本文基于Alfred Rappaport的創新因子嵌入研究模型對鋼鐵板塊進行實證研究,發現創新對股東價值創造有正面作用。創新雖然會改變一段時期內的現金流,但是它會使業務流程符合產業發展方向與市場預期,最終改善企業的財務績效,推動股票市值的上升來提高股東回報。
(2)影響鋼鐵行業創新效率的關鍵是研發人員與專利,影響著企業價值創造的潛力。這兩項指標在整個評價體系中權重居高,是決定企業領先行業地位與市場預期,提升長期市場價值的核心要素。但從整體情況來看,研發人員的比例尚不足1%,高級技術人員也不足13%,說明企業對人才培養投入的力度和態度還不夠,最終影響了技術成果的產出,行業內的創新質量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3)銷售收入增長率、投資回報率、固定資產利潤率是影響大多數企業財務績效的核心。這幾個指標在財務價值動因里權重最高,也是企業獲取經營現金流的主要來源。但是,鋼鐵行業內的業績波動幅度較大,雖然投資收益相對穩定,但長期低于權益資本成本,說明權益資本沒有得到有效利用,變相增加了投資的機會成本。所以,對權益資本的管理有待重視與加強,資本結構有待完善。
參考文獻(略)
相關文章
UKthesis provides an online writing service for all types of academic writing. Check out some of them and don't hesitate to place your or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