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電子商務論文,本文最后部分開展了對于服務商和用戶就隱私披露的演化博弈研究,通過計算雙方不同策略組合下的收益給出各自演化穩定策略,再結合之前的兩塊研究,分別從用戶和服務商角度分析該系統到達博弈穩定點的演變歷程,給出在此過程中雙方可以采取的推動催化演變的建議。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
1.1.1 現實背景
(1)互聯網行業迅速擴張,隱私問題持續發酵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于2019年發布的第4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1]指出,截至2018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已達8.29億,互聯網普及率為59.6%;網絡支付用戶規模達6.00億,較2017年底增長13.0%,網民使用比例為72.5%。相較2017年底數據,中國移動互聯網在2018年接入流量消費增長189.1%,達711.1億GB;在架移動應用程序449萬款,其中游戲類占比最高為30.7%,生活服務類排名第二,占比12.1%,隨后就是電子商務類,占比9.4%。個人互聯網應用發展態勢良好,網約車、外賣業務、互聯網理財和網絡購物等生活服務類應用用戶規模高速增長;短視頻迅速崛起,用戶規模趕超音樂、游戲、視頻、社交等老牌娛樂屬性應用。
移動服務覆蓋生活的方方面面,高速發展的數據存儲、處理技術讓信息的收集更上一個臺階,也進一步激發了各方對海量數據挖掘、應用的渴望。大量的人力、物力都被投入到信息的收集、處理、分析中去,越來越多的信息共享平臺被建立起來,隨之而來的信息濫用、不合理的授權和泄露事件也層出不窮。國家計算機網絡應急技術處理協調中心于2019年8月發布的《2019年上半年我國互聯網網絡安全態勢》指出,2019年上半年我國基礎網絡運行總體平穩,但數據泄露事件等安全事故頻發,曝出多個高危漏洞,我國網絡安全仍面臨諸多風險與挑戰。2019年初,在我國境內被大量使用的MongoDB、Elasticsearch數據庫相繼曝出存在泄露數據風險的嚴重安全漏洞,涉及我國一些重要行業。近年來,用戶個人信息和重要數據的保護工作受到國家高度重視,相關部門一直在抓緊推進數據保護方面的規章制度、標準等的指定工作。與此同時,APP強制授權、過度索權及超范圍收集個人信息的現象仍較為普遍,違法違規使用用戶個人信息的問題突出,從2018年初支付寶年度賬單默認勾選同意“服務協議”在各大社交平臺上被口誅筆伐到2019年9月網紅換臉軟件ZAO被工信部約談一再修改用戶協議以確保用戶個人信息和數據安全,都可以看出用戶和國家相關部門對信息安全的高度關注。
1.2 研究問題
根據上一節的陳述和分析,以下為本研究試圖解決的問題:
其一,影響互聯網用戶在線隱私披露意愿的因素有哪些?服務類型是否對這些因素對用戶意愿的影響有調節作用?
其二,互聯網服務提供商在用戶隱私政策中著重陳述了哪些內容?關注了用戶側影響因素的哪些方面?
其三,互聯網用戶和服務提供商有關于隱私披露的博弈涉及哪些方面?雙方在博弈過程中尋求演化穩定點時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對隱私現狀有何實際性的建議?
第二章 理論基礎及研究綜述
2.1 隱私計算理論及其相關研究
一般情況下,用戶在權衡披露隱私信息的預期風險和預期收益后作出是否披露的決定(即展露隱私意愿),而這一過程被稱為隱私計算。該理論在有關用戶個人信息披露意愿的研究中得到了大量的應用[12]。
許多學者都認為演算是信息披露累積的先行因素[11]。最早由Laufer和Wolfe[13]等人提出,他們將個人收集隱私涉及的外部環境、外部人際關系和個人自我相關三方面的信息并進行管理的過程稱作“行為演算”。他們認為,個人對隱私信息的控制能力、隱私信息披露后果的不可預測以及預期收益等會對“行為演算”的結果產生影響,而該演算的結果則是個人會在何時或是否選擇披露隱私信息的重要指示符。后Culnan和Armstrong[14]將上述演算模型引入信息系統領域,通過分析消費者對服務商利用收集到的客戶個人信息定向推送廣告的態度,指出在受“隱私演算”規則約束、個人信息被公平使用且個人不會遭受負面后果的平衡環境中,用戶愿意公開隱私信息以換取經濟或社會利益。
在隱私計算的理論中,涉及三個主體:感知風險、感知收益及隱私披露行為,和一個評估過程[15]。其中感知風險和感知收益為輸入變量,最終隱私行為為輸出變量,而評估就是衡量風險和收益。當決策者認為披露所帶來的風險遠不及收益時,他們通常會展露披露隱私的意愿;但當披露行為帶來的風險問題遠大于它帶來的預期收益時,人們通常不會展露披露隱私的意愿。
2.2 隱私關注相關研究
隱私關注作為隱私問題研究不可避免的要點,首先需要明確其內涵。絕大部分學者認同將個人在信息隱私背景下對公平[24]或共享信息可能帶來的潛在風險和負面后果的看法[25]定義為個人隱私關注,包括隱私信息的收集、不當訪問、信息質量及二次使用四個方面[24]。
2004年,出于如何更好地了解在線消費者對隱私關注的性質以幫助他們建立對信息隱私的信心,Naresh[4]等人初步構建了在線消費者信息隱私關注模型并對其中的結構、測量量表及一般通用模型做出了詳細的介紹。該模型借鑒了社會契約理論[26][27][28],從隱私信息的收集、控制和對隱私實踐的認識三個方面對隱私關注理論做出解釋。多數情況下,隱私關注被劃歸為會受消費者個人氣質影響的變量,前序會受到個人所處文化背景、法律規范完善程度及個人使用經驗等因素影響,后序會同信任等因素共同作用于消費者,進一步對其隱私態度、意愿等產生影響。舉例來說,Zukowski和Brown[29]通過調查199名互聯網用戶對隱私的關注,結合被調查者的年齡、性別、受教育程度及收入水平等人口統計學因素進行分析,證實年齡和使用經驗會顯著影響用戶對隱私的關注;在另一項由Bellman[30]等人發起的涵蓋全球38個國家或地區的互聯網用戶的調查中,文化和政府監管的因素被加入到考察的范圍中來,通過對樣本所屬地的劃分和比較分析,他們發現本地化的隱私政策可以更好地緩解互聯網發展為用戶帶來的憂慮。此外,由于用戶對新技術的恐慌,這種關注往往會增加其內心的不安,導致消極的態度,進而影響消費者的決策。Arpaci[31]等人在其以在線教育被背景的研究中提出關注-態度-意愿-行為這一決策路徑,并利用問卷調查和假設檢驗的方式驗證了上述觀點。同時,有關隱私關注因素對用戶隱私意愿影響的研究也在電子商務領域開展。Van等人在研究中指出,隱私關注不僅僅停留在消費者心理層面,更是通過各種具體的行為表現出來。比如就有研究表明,很大一部分的被調查者反應對個人信息安全的擔憂使他們無法完成付款行為,只能放棄在線購買;也有一小部分的消費者表示,提供虛假或錯誤的個人信息不失為保護個人隱私的有效手段。
第三章 互聯網用戶隱私披露意愿影響因素研究 ............................ 12
3.1 理論模型 .......................................... 12
3.2 數據準備 ...................................................... 13
第四章 互聯網服務提供商隱私政策分析 ............................... 23
4.1分析方法及數據來源...................................... 23
4.2數據分析 ............................................ 23
第五章 互聯網用戶與服務商隱私披露演化博弈研究 ............................ 32
5.1問題描述 ................................................. 32
5.2基本條件假設 ....................................... 33
第五章 互聯網用戶與服務商隱私披露演化博弈研究
5.1問題描述
一般來說,用戶隱私披露會對現有服務和使用產生沖擊。從服務商角度來看:對用戶個人信息的充分使用可以讓他們向用戶提供更加針對性的服務和推送,最大化經濟效益,但同時也需要付出額外的收集、保存、處理、保護等成本,承擔對收集信息的保護責任和泄露損失;對于用戶而言,個性化功能或優惠權益的獲取需要他們承擔一定的風險,這容易滋生對隱私的憂慮情緒,但建立對個人信息生命周期全方面的充分了解,具備獨立判斷信息控制者信息能力和資質則可以有效抑制負面情緒。一因此建立服務商和用戶在隱私披露上的博弈模型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
以某服務商在獲得用戶授權情況下可為用戶提供的最大程度服務為基線,假設在此情形下服務商和用戶可分別收獲固有收益 ??1和 ??1及對應功能帶來的附加收益I2和G2,考慮到最終披露意愿還受到信任為代表的積極鼓勵因素和隱私憂慮為代表的消極阻礙因素影響(影響系數分別記為p和n),附加收益I2和G2也同樣會受到這兩類因素的作用。為獲得以上收益,服務商需要準備自動采集的人力、穩定可靠的存儲設備以及完善的安全保護機制等,此為收集成本C。此外,交易雙方還需要共同承擔信息收集/披露存在的潛在風險帶來的經濟和其他方面的損失,記為L。
第6章 結論和展望
6.1 研究結論
本文以用戶隱私披露意愿為研究出發點,通過元分析方法收集匯總了39項研究,得到用戶隱私披露意愿受用戶感知隱私風險、感知隱私收益、隱私關注、信任及主觀規范的影響,且服務類型(功能型/娛樂型)對上述影響存在顯著調節作用。隨后,對收集的主流互聯網企業現行隱私協議的內容分析顯示,服務商已經嘗試通過提高用戶對服務的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對信息的感知控制能力及對服務商本身的信任等方式讓用戶更好地接受理解信息授權的必要性和可控性。在此基礎上,本文最后部分開展了對于服務商和用戶就隱私披露的演化博弈研究,通過計算雙方不同策略組合下的收益給出各自演化穩定策略,再結合之前的兩塊研究,分別從用戶和服務商角度分析該系統到達博弈穩定點的演變歷程,給出在此過程中雙方可以采取的推動催化演變的建議。
具體來說,用戶是否授權服務商收集信息取決于三個方面,首當其中的就是他們隱私披露意愿的高低,而該意愿又受到感知風險、感知收益、隱私關注等因素的影響。此外,披露用戶能否得到滿意的增值服務也將影響到用戶群體的觀點,具體的影響機制是:披露用戶通過傳播對增值服務的觀點影響他們身邊人,引發用戶群體內部的革命。當然,如果不滿意的話,這種傳播會更為劇烈,不但會影響未披露人群也會反作用于披露用戶自身,導致他們最終取消授權。這個階段,服務商的作用就顯現出來了。他們可以事前說明能提供的服務功能,在用戶使用中跟進了解用戶需求,不斷提高自身服務能力,盡可能地滿足用戶需求改善使用體驗。當然,為了更加理性客觀地感知隱私披露可帶來的增值收益,用戶自身也應建立隱私意識,了解隱私交易中自身的權力和責任,積極參與有關隱私披露的談論,努力克服消極被動的負面情緒,直面問題,為爭取、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略)
相關文章
UKthesis provides an online writing service for all types of academic writing. Check out some of them and don't hesitate to place your or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