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財務管理論文,本文以Z市稅務局為研究對象,研讀政策文獻后,結合筆者在單位實習的觀察與體驗,并對“內部控制總體評價”進行了量化評分,進而以掌握其單位層和業務層真實內部控制狀況并針對內控評價不足之處提出具有一定可行性的建議。
1.研究背景及研究意義
1.1研究背景及研究意義
1.1.1研究背景內部控制是行政事業單位有效防范風險、規范權力運行的主要手段,也是會計職能拓展升級的重要支撐,更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長效保障機制。而行政機關作為國家社會治理的重要參與者,面對公共服務的需求呈現出多層次、多領域、個性化的特點,應當加快建成與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權責一致的內部控制體系的腳步,促進黨政機關依法全面履行公共服務職能,增強風險防控責任感和自覺性,將可能致使地方政府公信力不足、公共管理沒有成效、官員腐敗與貪污等風險隱患扼殺在搖籃之中。為堅決執行黨的十八、十九屆四中全會中有關“加強單位內部流程控制,有避免權力惡意濫用,完善分事行權、分崗設權、分級授權以及定期輪崗”等方面措施的設計部署,《會計改革與發展十四五”規劃綱要》就已經相應地提出了“優化內控制度體系,深入推進內控制度的政策引導以及有效監管,加強國企、事業單位與行政單位落實內控的職責”的工作重點,同時為落實下一階段的內控制度建設和推進工作奠定了基礎。
行政機關內部控制工作的實施與推進行之有效的內控評估工作是緊密聯系的,我國財政部門在二零一六年向外界公布了《關于開展行政事業內部控制基礎性評價工作的通知》一文,以問題為切入點,以目標為導向,明確內控體系建設重點領域和重要環節,以評促建,通過進一步優化配置權責、細化權責運行、規范工作程序等內控手段,分階段、有目標地完善內部控制體系,提高內部控制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事實上,稅務機關作為重要的行政執法部門,在當今社會發展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既保障著國家財政收入,又促進經濟發展;既履行著行政執法職能,又服務于廣大納稅人和繳費人。隨著依法治稅進程的不斷推進,公眾的維權意識不斷增強,社會各界對稅務機關行為的關注程度也在不斷提高,稅務機關更應注重內部控制的建設。一直以來,企業的內部控制受到的關注度更高,相比之下,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發展略顯滯后。稅務機關的內部控制更是可見一斑,倘若稅務機關內部控制出現問題,對內而言,單位的整體運行效率和質量將大打折扣;對外而言,將影響到稅務機關的公信力,甚至會造成稅款流失,對社會的經濟發展造成嚴重影響。
1.2文獻綜述
內部控制的源頭可以追溯到十七世紀的古羅馬時期,是企業經營管理中最有效果的一種控制思想,還在不斷迭代發展的企業內部控制理論為行政單位內控研究指明了發展方向。相比于企業在內控制度方面持續不斷向前推進并日漸成熟的現狀,我國國內行政機關內控建設的水準卻并沒有滿足行政機關工作的需要。因此,應在參考西方國家及國內典型研究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實際發展現狀,推進我國內控建設工作不斷向前發展。因此,本文主要從行政單位與事業單位內控制度的體系構建、內控的評價、內控的優化以及針對稅局內部控制四個方面探討目前國內外在內部控制的研究情況,以此為之后對Z市稅務局的研究和論文的撰寫提供明確方向。
1.2.1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體系建設
在如何推動政府內部控制更高效實現上,Irwin等專家(1981)關于圍繞地方政府機構的內控管理構建的優化層面上創新性地提出了許多主意,同時重申可以通過外部與內部深入協作的方式,來完成針對聯邦國家中央政府內控管理建設能力的精細化評價[1]。Basheka(2010)在國際第六屆公共管理會議上指出,行政問責充當著地方政府內控管理過程中特別核心的一個環節,需要以問責的方式來改善地方政府行政服務,這種辦法對于欠發達國家來說是特別關鍵的[2]。Elisabetta(2011)在調研意大利地方政府財政監管升級改造的有效程度中,他構思了一套完整的內控管理模式,主要用來評價財政監管升級改造的成效。研究結果表明,首先,市場經濟變量嚴重影響著公共部門優化財務監管形式的本意,其次同樣體現了行政思想針對升級改造所造成的影響[3]。唐大鵬、于洪鑒(2013)兩位專家主要從事業單位與行政單位的架構、系統化制度體系、經營事項三大方面為切入點,主要從這三大方面推進潛在風險研判和潛在風險識別,建立以潛在風險有效把控作為最終目標的地方政府內控管理體系[4]。關振宇(2014)在《規范》出臺的背景下,他創新性地提出事業單位與行政單位內控制度的目的是為了履行地方政府職責而展開的對自己的嚴格要求以及自我約束的管理過程[5]。唐大鵬、李鑫瑤等等(2015)專家認為,內控管理的精髓在于制衡,“新常態”背景下,審計將會成為制約事業單位與行政單位權力運行和優化內控制度的關鍵方式[6]。
2相關概念及理論基礎概述
2.1相關概念界定
2.1.1內部控制
隨著時代的飛快發展,各行各業對于制度管理的要求也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而日漸提高,所以,對于內部控制的話題也相較于從前來說,熱度正在不斷提高。然而,內部控制建設的目標都是提高企業與單位自身的管理水平,但是國內外相關學者迄今為止沒有形成統一的格調,單純以字面表現意義來出發,內部可譯為企業與單位自身,而不涉及其他層次的利益相關者,而控制一詞即為發現與解決問題之意。目前社會主流學者以及相關流派對于內控控制相關理論的研究主要起源1992年第一次發布的COSO框架,經過多年來無數學者對該體系不斷印證,該體系已經取得得社會普遍認可度。同時,以該體系為起點,各行各業也在不斷深入研究中誕生了具備各自特點的獨特體系。基于對COSO體系基本理解,內部控制可以被理解為,為確保企業運營效率最大化。
內部控制,作為單位制度建設過程中誕生的相關概念,從整體發展歷程上來看,是將單位發現與解決自身問題的過程不斷細分與優化。而內部控制的最開始,是在單位日常活動中,通過不同的利益相關方進行相互監督,以期減少相關徇私舞弊的可能性,所以,在最初的階段,內部控制也被稱之為控制牽制。而隨著不同利益相關方在達成共同利益目標后一起徇私舞弊的現象不斷發生后,相關牽制手段已經不滿足單位與企業對于自身管理水平的需求,需求的不斷增加也導致內部控制牽制理論朝向著更加寬廣的管理方向演化,隨后演化出了內部控制制度。在經過無數案例印證與相關學者的進一步研究,內部控制制度又被細分成控制環境、控制流程、會計控制三個維度,這時的內部控制整體結構已經具備了框架的雛形。
2.2相關理論基礎
2.2.1委托代理理論
委托代理指的是在基于合法的前提下,委托雙方為達到各自獨特的目的,而就是否在某一特殊空間是否實施某一特殊行為而形成雙方特有的契約,為實施該特殊行為,委托方需要賦予受托方特殊的代理權,該代理權可以使得受托方在某種程度上代表委托方行使其擁有的法定權利。以國家管理權利來說,全國群眾因其難以做到直接管理的行為,需要去委托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來代其行使管理權,這樣各級人大代表大會就擁有相應的法定權利來代替全國群眾來行使相應的管理權。
大量的事實反映出,各類違法貪腐行為在其發生時就已經對相關利益者造成了傷害,所以基于事后的反貪行動已經難于彌補相關利益者所受到的傷害了,只有在事前通過相關手段去制約各類違法貪腐行為,才能真正的保護人民和人民的財產。法律法規的存在不僅能給那些貪贓枉法的腐敗分子在實行腐敗行為時予以精神上的制約,也能促使行政事業單位真正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這使得人民的財產和人民的利益得到進一步保障。相對于國外,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在如何進行相應管理的經驗仍舊缺乏,其中不同單位之間仍然存在溝通困難,相互推卸責任的現象仍然存在。內部控制體系的建立,從事物的表面上來看只是添加了繁瑣的流程,但其本質上卻是明確了相關的責任主體,這不僅大量減少了推卸責任現象的存在,也提高了相關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單位內部控制的推行絕非易事,在其推行過程中由于觸及到了各個階層的利益,非議的聲音一直源源不斷。
3 Z市稅務局內部控制的現狀.......................................13
3.1 Z市稅務局簡介...............................................13
3.2 Z市稅務局內部控制現狀.....................................14
4 Z市稅務局內部控制體系的評價.................................25
4.1 Z市稅務局內部控制的總體評價.....................................25
4.1.1內部控制總體評價的方法...................................25
4.1.2內部控制測評結果........................................28
5 Z市稅務局內部控制優化措施.......................................36
5.1 Z市稅務局單位層面內部控制優化措施..................................36
5.1.1落實內部控制制度的構建和動員................................36
5.1.2健全風險評估機制.....................................37
5 Z市稅務局內部控制優化措施
5.1 Z市稅務局單位層面內部控制優化措施
5.1.1落實內部控制制度的構建和動員
5.1.1.1完善內控組織
為進一步推進稅務機關的內部控制機制建設,強化兩權的監管力度,應將內部控制組織從工作牽頭和工作落實角度,分別設立工作領導組和具體評價監督部門。內部控制的職能部門責任在于,縱向承擔協商單位各層級的所有工作事項,具體工作流程可以以紅頭文件的方式將有關通知傳達至內控制度決策小組、實施小組以及牽頭機構的責任人。另一方面,從橫向角度切入,推動各個業務部門在內部控制體系中的關聯效應,進而提升部門之間的溝通能力與其工作效率。通過上述縱橫結合的方式,保障Z市稅務機關制定合理計劃、引導領導層做出正確決策,為內部控制工作的有序推進奠定基礎。因此,結合Z市稅務局現狀制定適用于單位的內部控制組織結構,具體如表5-1所示。
6結論與展望
6.1研究結論
以Z市稅務局為研究對象,研讀政策文獻后,結合筆者在單位實習的觀察與體驗,并對“內部控制總體評價”進行了量化評分,進而以掌握其單位層和業務層真實內部控制狀況并針對內控評價不足之處提出具有一定可行性的建議。主要研究結論如下:
(1)國內行政機關內控制度起步相對較晚,從案例單位可知稅務機關的內部控制還比較薄弱且不平衡。大部分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建設是以2016年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基礎性評價為動因的,實質性工作沒有有效開展。稅務機構依賴原有稅務系統的風險管理體系,對根據財政部門內部控制《規范》建設的單位經濟業務內部控制也沒有得到有效開展。加之我國行政單位組織架構的特殊性,外國行政機構內部控制可借鑒性缺乏。很多單位也沒有聘請專業機構協助開展。因此。初步搭建完成的內部控制體系總體呈現不成熟、不穩定狀態,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
(2)通過調研和系統評價,發現Z市稅務局內部控制存在以下問題。從單位層面上來講,Z市稅務局存在內控組織結構不完善,人員內控意識不足、缺乏風險意識,風險評估機制不健全面、缺少有效的內部監督考核、內部控制制度不成體系等方面存在短板。從業務層面上來講,預算管理方面的不足包括預算編制內部控制設計及運行存在的問題、預算執行力度不足和預算調整不規范等;收支控制方面存在票據的管理和審核不規范、經費事前審批制度落實不到位等不足;資產控制方面出現固定資產管理制度不完善、資產清算與核查存在紕漏等不足。
參考文獻(略)
相關文章
UKthesis provides an online writing service for all types of academic writing. Check out some of them and don't hesitate to place your order.